
马雪晶/中国日报
编者按:当前亚太地区发展的不确定性和稳定因素增多,APEC成员必须不辱使命,促进经济增长、改善民生,倡导开放发展,造福亚太地区。四位专家每天分享他们对中国的看法。
本周,中国与东盟在吉隆坡签署免费升级区3.0,朝着深化区域一体化迈出又一步。继中马互免签证协议签署后,该协议不仅将促进贸易,还将促进人员、货物和服务的流动更加顺畅,从而为地区带来新的动力。
今年4月,中国和马来西亚签署互免签证协议,这不仅仅是旅行便利。它代表着中马命运共同体理念下两国关系的战略深化。旅游业从这种融合中获益匪浅。马来西亚旅游局报告称,2024年将有370万中国游客前往该国,超过文件发布前的水平。今年,这个数字预计将达到 500 万。
旅游业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吉隆坡、槟城或兰卡威等传统热点不再是中国游客的首选。他们特别喜欢去刁曼岛、金马伦高原和东海岸鲜为人知的美景。较长的一个反映了不仅是旅游的愿望,也是体验的愿望。他们品尝当地美食,与社区交往并生活在马来西亚的节奏中。
免签证旅行也促进了跨境业务。来自中国南方,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商人现在可以乘坐短途航班飞往吉隆坡或新山进行周末会议、市场研究和投资机会。马来西亚商业协会,包括马中商会商业理事会、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和马中商会几乎每周都会接待中国代表团。新的便捷流动性加强了经济联系并促进了跨境商业决策。
显然,免签不仅增加了旅游收入,而且进一步加强了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为CAFTA 3.0升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新签署的协议为数字贸易、绿色产业、供应链互联互通等合作建立了系统框架和制度安排。这些是该地区未来增长的主要支柱。
中国数字游民和企业家在马来西亚的不断增长,对优质医疗、教育、法律和金融服务产生了新的需求。这促使两国考虑相互承认专业资格和金融服务标准。例如,马来西亚监管机构探索简化中国专业人员许可程序的方法。
这种制度调整也扩大了数字经济。吉隆坡的mga购物中心普遍使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两国还在探索数字身份的相互认可。这可以实现未来酒店登记入住的“一码访问”。这些开创性的努力为建立更广泛的中马数字社区奠定了基础。
合作与创新延伸至粮食和农业领域。随着中国对猫山王榴莲和白咖啡等马来西亚食品以及马来西亚对预制中式菜肴的需求不断增长,双方一直在推动相互承认食品安全和检疫标准。 “境内”协调曾经是一个抽象术语,如今已成为一种实际需要。
近十年来,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重点是“硬联通”基础设施项目。 makina未来的成长就是“软连接”,就是通过法规、标准和制度,让系统协同工作,实现人文交流的“软连接”。
中国和马来西亚成功地将这一做法制度化,为其他东盟国家提供了可复制的模式。免签证旅行看似只是一小步,但实际上它可以为区域流动性、经济协同和机构开放带来重大机遇。它是推动地区从便利化向更深层次一体化、从“硬联系”向“软联系”转变的政策杠杆。
这不仅使两国受益,也成为中国与东盟进一步开放和融合的典范。随着CAFTA 3.0的展开,人员自由流动可能成为下一波繁荣的隐形高速公路。
(作者是中国马来西亚工商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