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消息(来信:陈长荣、卢龙河、何茂堂)金秋渐浓,文学之心渐坠。 10月18日,竹山一中报告厅座无虚席,一场以“刷竹山·文成勇风”为主题的2025年秋季文学创作培训活动热情拉开帷幕。县作协会员和县国文一班师生近300人齐聚一堂,与特邀省市文学大师、县市作家同仁共同沉浸在这场文学盛宴中。
“把文学课转移到校园,是希望文学的种子能在更年轻的土壤里生根发芽。”活动伊始,县文联主席曹如顺开门见山,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本次活动的选址意义。熊英彪 委员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市作协主席曹建华在热情洋溢的讲话中强调,文学是“振兴县城”工程的文化支撑,鼓励作家“扎根大地,挖深井”,笔墨写出生动的竹山。他们还表示,将继续通过“邀请和退出”策略,为创作者搭建更广阔的成长平台。
活动现场。通讯员供图
活动现场。通讯员供图
活动现场。通讯员供图
训练课充满了“干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大武汉》主编郑寅以《阅读与创作文学》为题,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阅读如何改变生活,并以自己的创作为例,清晰地阐释了情感与创作的层面。小说、散文的叙事张力; “中国报告文学”著名作家王建声结合自己的《大漠湖柳》、《天地丰碑》等作品,研究散文、报道中“平常处见真情”的写作秘诀。台上的讲座引人入胜,观众听得津津有味。音符沙沙作响,思想的火花在深刻的阐释中悄然碰撞,雷鸣般的掌声不时爆发。 “老师讲的就是我们写作时遇到的困惑,归根结底!”县作协会员周军兴奋地说。
沉浸在理论中后,采集团队从城关镇刘家山到上涌镇的“万绣海”,踏上了探花之旅。下午1点30分,从隐藏在刘家山厂房的“竹山书房”里安静的书香,到流淌的墨香,n 竹山书画、书院绘画;从上庸小镇“千绣花”的绚丽色彩,到圣惠湖沉积的庸国千年历史……作家们用脚步提供了古老庸文化的瑰宝,体验了古老的盐道,通过镜头捕捉了重新思考的乡村脉搏。 “这个系列让我对腿下的土地有了新的认识,创作的冲动立刻就来了。”省作协会员袁斌感慨地说。
下午5点,征集小组来到上涌镇三圣园,并举行交流会。上涌镇党委书记李蓉介绍了当地发展变化,原县政协主席、作协委员唐泽斌清晰讲述了上涌镇移民变迁史。
“这次活动实现了我的梦想曹如顺表示,这不仅是一次学习的学习,也是一次对乡土情怀的深刻汇聚。他鼓励作者将所见所感转化为有骨气、有温度、有竹山印记的佳作,用文学丰富历史和竹山文化,用文化、山水诗和时代精神来歌唱。
据悉,县作协将以“尚庸风采”活动为契机,持续引导创作者深入生活、深入尚庸,在坚持诚信创新的同时讲述尚庸文化故事,推动地方文学从“高原”走向“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