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岗位,改变不了“军人之心”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5-11-05 12:13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消息(记者周光杰,信常孟兴、廖宇)11月1日,《解放军报》老兵世界版发表...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周光杰 通讯员 常梦星 廖宇)11月1日,《解放军报》老兵世界版刊登了报道《普通岗位司机与退役“军人心”——湖北省武汉市公交车司机、退役军人李旺福立足岗位为人民服务的纪事》。 现在是湖北省武汉市凌晨4点30分,天还黑着。武汉公交集团24路公交车司机、退役军人李旺福悄悄关上家门,骑着自行车过马路。 15年来,每当上早班时,李王福常常在闹钟响之前自然醒来,早早地到离家较远的公交车站报到。 到了公交车站,李王福径直走到自己驾驶的车前查看车况。从发动机到制动系统,从灯光到解算员仔细检查后,确认一切安然无误。 下午6点,24路公交车首班车准时发车。李王甫又开始了十米马车为群众服务的正常一天。 李旺福检查公交车上的安全设备。通讯员供图 当过兵的人有什么区别? 24路公交车,首班车的乘客人数有些固定。看到熟悉的乘客一一上车,李王府也热情地打招呼“早上好”,或者默契地对他们微笑。 相处多年,李王甫与这些老乘客成了朋友。当乘客们发现这位看似普通的公交车司机是一名服役了九年的军人时,他们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他的驾驶方式“与众不同”。 乘客小李记得,几年前,当他第一次乘坐24路公交车上班时,他收到了一张李旺福寄来的小卡片:“这张卡是做的”李老师亲笔。上面有联系方式,还有预计首班车到达各个站的时间。”李旺夫还建议小李加入一个微信群:“我们经常乘坐首班车的乘客大多都在群里。如果公交车偶尔遇到特殊情况需要调整时间,李师傅会第一时间发消息通知大家。” 回忆起这段经历,小李这样形容当时的感受:“意外又温暖。” 另一位乘坐首班车去美丽地方卖花的常客也有与小李类似的感受。他说,李王府总是主动帮忙把鲜花搬到车上,到站后帮它装上。有一次,乘客特意在车上留下一朵花,以表达对李王府的谢意。 24路公交车上的很多老乘客都对李王福挂在医生旁边的一个旧军包印象深刻。艾弗的座位。这个挎包里装着创可贴、精油、发热贴、老花镜、充电器、口罩等物品,被李旺福称为“便民服务包”。 “这些东西花费不多,但关键时候可以用来救急。”李旺夫说道。 乘客们无不为李王府的热情、关注和热情所感动。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李旺福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对待旅客真诚爱心的背后,有一套他自己记录的“服务战术”。 这套名为“一注、两检、三稳、四防、五注意”的“服务兵法”,涵盖了出发前检查车辆和自身身体状况,保证起步、行车、停车平稳顺畅,防范各种行车隐患,用心为市民提供多样化服务等诸多方面。 “他的工作方式已经成为一门必知课程“我们的新司机上岗培训。”24路公交线路负责人黄伟说。 “为什么要制定这样一套‘服务战术’?”笔者问李旺夫。 “我为全体人民服务。我想把我的工作做得更好,”这位退伍军人说。 2007年,李旺夫被选为广州军区士官原模范并合影。通讯员供图 一路走来,最感恩的就是部队 在军队服役过的人对部队都有着深厚的感情,李王府也不例外。谈及自己的军旅岁月,李王甫不禁说道:“这一路走来,我对军队充满感激。” 李旺夫服役的部队是原广州军区某特定部队的“红团”。前身部队中涌现出许多英雄团体。自从了解了“红团”的历史后,他在自己的走向和奋斗中感受到了更多的“向上”的能量。成为这一英雄主义的领军战士。 2005年,入伍四年的李旺夫荣幸地入党。 2007年,他参加了军区组织的比赛。由于表现突出,被评为军官士官标兵并获二等功。翻看李王府收集的荣誉证书,他发现,在部队的9年里,他曾获得过一次三等功,并获得过多次嘉奖。 回顾军旅岁月的情景,李旺夫说,这九年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共同成长”。 “练战术到手肘累了,咬牙坚持练”“拆装枪械到蒙眼操作的程度”……他在困难中付出的努力和无意中经历的经历,让他学会了技能,提高了觉悟,养成了吃苦耐劳的性格。一种奉献精神和一种奉献精神,这是他的“受益终生的财富”。 2010年,李王福退休后成为一名公交车司机。来到人生的“新战场”,他像在部队时一样认真对待工作。 “我逐渐发现了当兵的好处。比如,我认路能力很强,很快熟悉路线。我也有很好的应急处理能力,遇到紧急情况不会惊慌。”李旺福说。 采访中,笔者了解到,刚到武汉公交集团工作时,李旺福并不是驾驶24路公交车。 24路公交车于1958年开通,被当地人称为“劳模线”。几十年来,涌现了许多伟大的车手。近年来,为了更好地发挥这条公交线路的示范作用,武汉公交集团对该线路上剩余的多条骨干线路进行了修复。由于他良好的工作表现而去根据乘客的评价,李王福于2014年被调至该线路。 “到了24号线后我才发现,当时我们路线上有20多名司机,其中12人是退役军人。”这个“巧合”让李旺福和单位领导十分感慨。 “看来我们这些当过兵的人还是有共同的特质和感情的。”李王府笑着说道。 2021年,在武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武汉公交集团等单位的联合推动下,公交24路线路被打造为武汉首条“退役军人示范线”,越来越多的市民看到了退役军人为人民服务的行为。 武汉公交集团24路公交车“退役军人示范线”文化公园。通讯员供图 这些“红色贝雷帽”比他们的亲人更关心 事实上,李旺夫和他身边的退伍军人早在“退伍军人游行”之前就已经“自发组织”了。线”成立。 2018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筹备工作紧锣密鼓、组织有序。 24路公交车的老司机们希望为军运会做点事。在部队的支持下,老战士们自愿组成了“红色贝雷帽”志愿服务队,李旺福担任队长。军运会期间,退伍军人头戴红色贝雷帽,利用休息时间在客流量大的钟家村公交站换岗,进行道路引导等志愿服务,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李旺福回忆,他们的志愿志愿者队伍原本是临时组建的,为军队军运会服务。军运会结束后,大家志愿服务的热情不减,于是就保留了这个团。几年来,其他公交线路的资深司机也逐渐加入,服务团队已有60余人。退伍军人服役范围unteer服务也拓展到了更广阔的领域。 “‘Red B’serets’比他们的亲戚更可靠。” 86岁的独居老人王荣华记得,冬天家里的水管结冰、爆裂,找不到电话报修号码,他非常担心。在他的测试行为中,他拨通了李王府的电话号码。没想到,李王府很快就带着两名队员找上门来。并帮老人修好了水管。注意到王荣华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他们特地买了防滑扶手,安装在水管旁边。老者感激不已。 到社区服务老人、到学校开展红色宣传、到美丽的地方开展志愿清扫……如今,“红色贝雷帽”已成为不少武汉市民熟知的志愿服务品牌。 2024年,李旺福被授予“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称号。讲一个谈及这些奖项,李旺福感慨道:“这代表了社会对我们老兵群体的认可,也激发了我继续做好工作的动力。” 下午两点,李王福结束了当天上午的手术工作。将工作交给继任者后,他骑上自行车匆匆离开。这天,正好是他在钟家村汽车站值班的时间。 望着李王府的背影,笔者心情难以平静。他的职位很普通,每天都按部就班地工作。但平凡的岗位就像一块“试金石”,能够考验一个老兵的图奈风格,以及“人”字在老兵心中的份量。 《解放军报》(2025年11月1日第7页)
上一篇:签证
下一篇:没有了